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校園信息化技術和應用體系也在不斷的變化,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校園信息化的內容、技術、應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簡單的信息記錄傳達,多媒體教學等簡單應用,向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在服務器、應用平臺、數據中心、信息終端、應用場景和數據分析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特別是在2020年以后,校園信息化已經從過去的單系統—單場景建設應用模式,轉變為“平臺系統—數據中控—綜合應用”模式,由于整體結構復雜程度和涉及的軟硬件數量的大幅度提升,導致過去學校對校園信息化應用、維護和發展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校園信息化應用發展的需求。
傳統的校園信息化運維模式,主要可以分為:
1、校園自主運維模式,主要由學校組織數名老師或者專職人員進行相關的管理運維工作。
優點是反應較快,成本較低。
缺點是實際上能徹底解決的問題不多,而且對于校園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完全無力支撐。
2、廠家運維模式,主要由各平臺、設備提供廠商提供一定年限的運維。
優點是各廠家非常熟悉自家的產品,能夠提供較為可靠、徹底的服務。
缺點是廠家只被動響應學校的問題提供服務,而且服務周期較長,成本較高。
以上兩種模式除了各自的優缺點之外,在面對日益發展的校園信息化環境,還有以下的問題:
1、被動響應,對于學校的實際需求,發展目標,應用前景等缺乏主動性,只能被動處理相關故障或提供使用指導。
2、缺乏整體思維,由于每個人和廠家分管的系統和終端不同,往往難以相互協調形成整體性的合力,導致數據孤島、重復建設、產品閑置等問題時有發生。
3、管理困難,無論是從實際的管理效果還是從數值績效評估來說,過去的運維模式在當前的校園信息化發展中都顯得力不從心,各方面運維人員在付出了比過去更多的勞動以后卻沒有收獲應有的應用效果。
4、應用難,對于過去的運維模式來說,學校“不運用信息化產品”是最佳的選擇,許多學校和老師都認為使用信息化進行日常管理和教學是一件重復的額外勞動。
最終導致校園信息化產品的落地和應用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鴻溝,部分校園信息化產品陷入“為建設而建設”的怪圈。
校園信息化發展,從硬件升級到軟件升級,目前更深化到了“運維升級”的層面,以應用為先導聚焦核心職責,強化信息化部門的組織與經費統籌、需求調研、協調能力運維等專業工作適當外包,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校園it管家服務能夠為校園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核心改變:
1、被動安全機制變為主動安全機制
過去校園信息化的運維往往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被動式響應,但是部分問題往往不體現在實際的運用中,例如校園服務器被入侵、師生數據信息被盜取、教學資源被復制等,并不會造成應用問題,從而長時間存在而不被發現。
一些硬件、管線由于長時間缺乏檢修維護,等到出了問題才發現老化,故障等現象。
校園信息化IT運維外包提供定期的全面檢測服務,及時發現系統漏洞和安全隱患,工作作在事故發生之前,而不是彌補于事故發生之后。
2、事件解決形成透明管理機制
在事件的發生、檢測、處理方案、處理過程、驗收結果等環節均提供透明化的、可與市場第三方進行比對的透明管理方案,給予學校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3、從專項事件處理變為整體運維規劃
從學校的整體需求和已有建設框架出發,盡量通過升級、擴容、兼容等方式實現學校對信息化發展的需求,避免重復建設,沖突建設等情況的發生。
于此同時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整個信息化產業的發展,為學校信息化發展提供方向、意見和資料。
4、以應用為導向的運維機制
提供深入師生內部的運維交流制度,針對“想用什么”“想達到什么效果”“如何更快捷方便的實現”“如何切實應用于教學管理”等問題進行不定期深化交流,從需求、模式、培訓、應用、資源等方面為學校提供全面的IT運維服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促進校園信息化的持續發展。
5、提供數字化運維報告
每個學期提供針對校園信息化發展的情況、效果、評估在內的全面數字化運維報告,讓各方均可直觀、切實地看到,感受到校園IT管家服務外包帶來的改變。
校園信息化IT運維服務外包,能夠為學校提供更安全、可靠、可持續性發展的信息化服務體驗,是未來校園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山東金視野校園信息化IT運維服務